5月,保定易县南城司乡南城司村树木葱茏,春意盎然,这里便是抗日英雄张文海的故乡。他的坟墓就安放在一处山坳里,守护着村庄的祥和与安宁。
在这里,生活着张文海的家人,听着他们的讲述,张文海不惧威胁、英勇不屈的形象依稀清晰起来……
张文海,生于1915年,1938年参加革命,1940年7月,任龙华县基干大队队长,1941年牺牲。
“当年,他袭击日军的山炮队,炸毁日军的运输队,赶走日军的战马……”现年68岁的村民张占俭原是张文海的侄子,因为张文海没有留下任何子嗣,他就过继给了张文海家为子。从父辈人那里,张占俭早就熟知了张文海的抗日事迹。
1941年,由于汉奸告密,张文海的妻子、弟弟等11位亲人,落到了日军小队长高桥手里。高桥一边严刑拷打张文海的家人,一边强逼着张文海的嫂子给他送信,以全家性命和高官厚禄为筹码,让张文海投降日军。读罢信后,气愤的张文海一把把信撕掉:“就是把我们全家人都杀掉,让我投降也没门。”当晚张文海派侦察员除掉了高桥的两个哨兵。面对张文海不惧威胁、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,高桥也不由得佩服起来。
回想起这些,张占俭难掩激动之情。他说:“到现在,我还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学习爷爷英勇不屈的精神。”
81岁的张占州老人也总和孙儿们提起张文海的英雄事迹,“走路快,眼好使,一般人比不上。”这是他对叔父最为深刻的印象。听父辈人讲,张文海曾一枪把当时伪县长的帽子给打飞过,可见张文海不仅眼好使,枪法也很准。张占州记得,当时张文海腰里常别着一把盒子枪,见他喜欢枪,张文海还对他说:“跟我走吧,当兵打鬼子去。”
在张占州的记忆里,张文海不仅带兵打仗是把好手,还特别惦念村里的百姓。遇见村里农忙,张文海就会带着部队到村里帮老百姓们种地,为不给大家添麻烦,往往是干完活儿就走,从不在村里吃饭。想起张文海,这位老人眼圈红了:“我活到现在,日子好过了,享福了,而他那么年轻就死了,让人心疼。”
这位可敬的亲人牺牲时年仅27岁。在张占俭的家里,至今保留着已泛黄的《晋察冀边区抗战牺牲将士遗族光荣证》,上面记录着张文海的牺牲日期、地点、年龄及牺牲情形。在易县县志里则有着更为翔实的记录:
1941年10月3日,扫荡平西的日军全面撤退,沿途烧杀抢掠。张文海带领县大队立即到日军沿途驻屯村扑灭火灾、排除地雷、保护老百姓回村。4日清晨,大队日军从桑园向易县县城方向撤退。张文海带领县大队尾随日军,见日军疲惫不堪,意欲袭击过大道的日军,又怕伤着桑园附近的群众,于是他们翻山越岭抄近道跟踪追击,追随到奇峰岭。在占领奇峰岭两边制高点后,张文海一声喊打,子弹、手榴弹、大块石头像雨点、冰雹一样砸了下去,日军丢下3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。激战中,张文海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,当场牺牲。从此,奇峰岭下的一个小山村便改名为文海村.
在遗族光荣证上有一段值得人们铭记于心的文字:“查张文海同志在抗日战争中为国牺牲,其光荣事迹当永为世人所钦敬,其遗族亦当倍受社会之尊崇”。张文海牺牲70年来,每逢清明,他的坟前就会迎来家人、乡亲,还有当地的学生。他们追忆英雄事迹,英雄形象已永留后人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