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振花是尉都乡孝村人,父亲叫张庆和1938年入党,任潦水村党支部书记。1939年在易县大队负责锄奸工作,1942年任三区区长,1944年5月,在罗村被日寇残忍杀害。
从一岁多就跟着家人跑反的张振花,经常听母亲说:“人生在世,一定要与人为善,知恩图报!”这些话在她幼小的心灵里,深深地扎下根。
1959年正月,张振花经人介绍与孝村的李树田结婚。李树田是过继给大伯的。所以,按照惯例得管养父母叫爹妈,而自己的亲生父母只能称呼为叔婶。张振花过门的时候,叔公去世还不到一年,奶奶还在世。看着婶子家境贫寒,还有四个幼儿需要照顾,她便主动与婶子合了家。为养活这个十口之家,即便是在孕期都在干活,大女儿出生前几个小时,她还在挑水。有乡亲说她太傻,给自己找累。她坚定地说:“我们是一家人,我不帮谁帮?”
1960年正月,两岁的小叔子李顺田因外感风寒高烧不退,奄奄一息。看着几天水米未进的小叔子近乎昏迷地躺在炕上,看着婶子悲痛欲绝地为儿子准备小寿衣,她顾不得什么叔嫂有别,轻轻地把小叔子抱在怀里,用自己的奶水喂养他。为方便照顾,张振花将小叔子抱到自己屋里,虽然当时大女儿才过满月更需要照看,但她从未让小叔子受过半点委屈。为不让逐渐懂事的顺田害羞,每次喂奶时,她都是将头扭向一旁,不让他看清自己的模样。不管自己的孩子有多饿,她也是先让小叔子吃饱,才来照顾女儿。很多次小叔子还没睡,女儿已经哭着睡着了。每当看着满是泪痕女儿,她都心如刀搅。当女儿七八个月的时候,她的奶水已无法喂养两个孩子。可在物资匮乏的农村,也就这点奶水是最有营养的。张振花索性给女儿忌了奶,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奶水喂养李顺田。多少个日日夜夜,多少次斗转星移,在别人眼中根本活不了的李顺田,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越发健壮了。
文革时期,李树田的姑姑与姑父离婚改嫁,人家对带过去的小表妹很不好,张振花看不过,就把小表妹接回来抚养。当时村里人怀疑她是为了落些彩礼钱。直到1970年,当人们看到她把全家唯一的指望——一头猪卖掉,把钱全给小表妹准备嫁妆时,都对她挑起大拇指。人们说:“就是包公的嫂子在世,也不过如此吧!”表妹更是感动得当着父老乡亲们的面发自内心地叫了她一声“嫂娘”。
张振花伺候着年迈的奶奶、婶子和患糖尿病的婆婆,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……1971年7月为奶奶送终。1975年,婆婆病情恶化,每天要吃十几顿饭,每顿四大碗,身体也开始出现溃烂。她每天晚上都要不停地给婆婆擦洗。由于不能动弹,婆婆经常排便困难,都是张振花用手帮她把大便抠出来,但从未嫌过脏和累。
在这十几口人的大家庭里,家务活没完没了,她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。为给婆婆治病,她四处寻医问药,甚至让年仅10岁的大儿子去定兴县请医生,花光了所有积蓄,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婆婆的生命。
1981年秋,她公公摔断胯骨,卧床不起。她不分昼夜细心伺候。为让公公高兴,她经常用小推车推着公公去街上散心。直到1985年公公含笑离世。
1981年,同村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拱了她家的驴而被踢下水渠摔断脚。她借钱将老太太送往医院救治。老太太痊愈后,由于老太太的儿女都不在身边,张振花要把她接到自己家里照顾,终因老太太极力拒绝而做罢。后来在张振花的努力下,两家人处得比亲人还亲。
2008年,为救治得癌症的二弟媳,71岁的张振花不仅让自家的孩子与侄子平摊医药费,还主动替侄子在医院里伺候。在她的影响下,大儿子尽心竭力地带领叔叔家的兄弟姐妹一起创业。
虽然自顾不暇,但她还不忘帮助左邻右舍。为帮助村里一位患病的母亲喂养孩子,她每天都会按时按点给这家的孩子喂奶,一喂就是两年。并经常让孩子们资助这个贫困的家庭。
张振花,一个生活在有着“孝感动天”传说的小村庄里的淳朴老人,却无怨无悔地在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的轨道上默默前行。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影响并教育着身边的每个人。 张桂娟